close
《是誰在鬼扯》醫學類(2)手術成功機率
新聞報導。
「新突破!糖尿病手術成功機率,算積分可預測。」
「由於手術儀器之精進、顯微手術之發達、人工水晶體之改良,使得白內障手術之成功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。」
「高齡罹罕癌,手術成功機率仍高。」
外科醫生很愛講「手術成功機率」。只是,當醫生告訴你,這個病況的手術成功機率有多少多少趴時,該有什麼想法?
機率,又稱或然率(probability),是指某個事件的隨機出現比率。數學的機率論發展於17世紀中葉之布萊茲·帕斯卡 Blaise Pascal(1623~1662)、和皮埃爾·德·費馬Pierre de Fermat(1601~1665)。
機率論是在已確知母體(如一個有六面的骰子)的前提下,假設各個子體出現的機會一樣(如均勻之骰子,即各面出現之機會均等),然後探討與計算所有事件的隨機出現比率(如投擲骰子1次出現“一點"的機率為1/6,連續投擲骰子2次皆出現“一點"的機率為(1/6)×(1/6)=1/36)。
其實,醫生所說的手術成功機率,指的是過去的手術成功比例,這並無數學上「隨機」之義涵,故應將「機」字去掉而稱作「手術成功率」,而此「率」是比率(比例)之意,而非機率。
眼前這個病人尚未接受手術,即使未來接受手術也屬於新的個案(新的子體),未包含於過去的手術案例中(原來的母體)。所以,用過去的手術成功比率,來向病人說明(暗示?)這次的手術成功機率是錯誤的,醫生可以提供過去的手術成功比率給病人参考,但不能換算成此次的手術成功機率。
對個案而言,手術只有成功不成功(或術後滿意或不滿意),沒有機率多少的問題。如果此次手術失敗,那麼卽使這位醫生過去所做類似手術的成功比率為百分百,於病人有何意義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