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是誰在鬼扯》氣象類(2)行星級氣流



新聞一:「超強的行星級西南氣流逼近中南部山區,得特別嚴防土石流。」
新聞二:「行星尺度氣流襲台,防暴雨單日恐逾350毫米,如炸彈開花。」
新聞三:「泰利雲雨帶行星級,路徑最壞的一條。」
新聞四:「行星尺度季風,大雨持續到週二。」 
新聞五:「行星級梅雨週三襲,全台防暴雨。」 

行星級,本以為在科幻片星際航行中才會有的術語出現在氣象報告,讓人驚奇。

據專家說,行星尺度天氣系統(planetary scale weather system)是影響洲際、半球、全球的天氣系統,又稱長波系統,須在大尺度天氣圖才能分析出來。

依天氣系統的大小及持續時間分4級:
一、小尺度:水準大小4 km以下、垂直大小4 km以下、持續時間數小時以下。如雷暴單體、對流單體、龍捲風、海陸風。
二、中尺度:水準大小4~400 km   、垂直大小4~8 km、持續時間數天。如熱帶氣旋、對流群、季候風。
三、大尺度 :水準大小400 km以上、垂直大小10 km左右 、持續時間數週。如溫帶氣旋、極地渦旋、赤道反氣旋。
四、行星尺度:水準大小4000 km以上、垂直大小更大、持續時間更久。如副熱帶高壓、西風帶、季風環流。

1939年卡爾·古斯塔夫·羅斯貝建立大氣長波理論。對流層中上層呈波狀形式的氣壓場中,在北半球會有3~5個波,這種波即大氣長波。由於其水準尺度與地球半徑相當,也稱行星波(planetary waves)。

只是,若行星尺度天氣系統是相較於與地球半徑同量級(地球半徑約6378 km)而言,那麼則應該稱作「地球尺度」。因為,若相較於太陽系八行星中最大的木星(半徑約71492 km),數千公里長根本不能稱作行星尺度。若相較於最小的水星(半徑約2439 km),又可稱作行星尺度。

所以,行星尺度所謂的行星,是指地球?指木星?還是水星?根據不同,結論大不同,不可含糊。既然相較地球而言那就稱地球尺度才貼乎實際,雖然聽起來不酷。

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長治中醫 的頭像
    長治中醫

    長治中醫

    長治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